今天分享的是:2025广东省重点节能技术应用典型案例资料汇编(第一批)
报告共计:32页
广东多领域节能技术落地见效 绿色转型实践显成效
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广东省近期发布了首批重点节能技术应用典型案例,涵盖医疗、档案管理、汽车制造、电力、化工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通过智能化改造、技术升级等方式,在降低能耗、减少排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各行业的节能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建筑与公共服务领域:智能调控破解能耗痛点
在建筑及公共服务场所,空调、照明等系统的高能耗一直是节能工作的重点。广州市国家档案馆二期的节能改造项目颇具代表性。改造前,档案馆的档案库房存在新风摄入过量、恒温恒湿空调机运行效率低等问题,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年耗电量居高不下。通过加装CO₂和TVOC传感器精准控制新风量,为恒温恒湿空调机加装变频器优化运行工况,以及将传统灯具更换为LED光源并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策略,改造后空调系统节电率达42.5%,公共区域照明节电率更是高达86.96%,三年多来全馆年平均节能率超过50%。
医疗场所的中央空调系统同样存在优化空间。阳普医疗的中央空调系统改造前依赖人工调节,主机常处于高负载状态,年耗电量近200万kWh。通过部署物联网智控系统,加装传感器实时采集温湿度、压力等数据,结合AI算法预测冷量需求,实现设备精准调控。改造后年耗电量降至150万kWh,节能率达24.16%,每年减少约476吨二氧化碳排放,同时保障了车间温湿度的稳定,兼顾了节能与生产需求。
展开剩余78%制造业:技术升级推动能效跃升
制造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户,通过设备更新和数字化改造实现节能的潜力巨大。广汽集团智算中心的液冷技术应用打破了传统数据中心的冷却模式,将风冷改为喷淋液冷,使用绝缘环保的液体工质直接为服务器散热。改造后数据中心PUE(能源使用效率)降至1.1-1.2,芯片温度降低10-20度,年节电量约176.6万千瓦时,同时节约占地面积50%,在提升设备寿命的同时实现了高效节能。
在电子制造领域,珠海新元电子采用高效动压气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为车间空调系统供冷。该机组运用永磁同步电机、箔片动压气体轴承等技术,实现无油、无摩擦运行,全年综合能效达8.81,较国家一级能效标准提升22.36%,三年累计节能超7万千瓦时。珠海冠宇电池的高效制冷机房则通过智能化群控系统,整合制冷主机、水泵等设备,实现全工况能效实时监测与优化,系统能效提升30%以上,年节电超100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46吨。
家具制造企业的节能改造同样亮眼。佛山维尚家具将10台低能效空压机替换为2套AIOT智慧气站,通过人工智能分析用气需求,动态调节设备运行。改造后压缩空气系统节能率达28.9%,年节电155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81吨,既降低了运营成本,又提升了供气稳定性。
能源与重工业:系统优化释放节能潜力
能源生产及重工业领域通过系统改造和余热回收,在高耗能环节实现突破。中电荔新发电厂针对压缩空气系统,用新型双级螺杆式空压机替换老旧设备,并配套智能化管理系统,使空压机加载率从82%提升至95%以上,“气电比”显著下降,每年节省电费150万元,备件费用减少51%,实现了系统长期稳定节能。
惠州石化在催化重整装置的四合一加热炉改造中,新增烟气余热回收系统,通过高温和低温预热器实现烟气与空气的热量交换,使加热炉热效率从91%提升至95.2%。项目投用后三年间,节省天然气9824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222吨,经济效益达1058万元,为炼化行业的余热利用提供了成熟方案。
中烟摩迪(江门)纸业则用一台磁悬浮透平真空泵替代5台传统水环真空泵,通过变频控制和自动调节技术,使真空系统平均运行功率从484kW降至187kW,节能率达61.4%,不仅大幅降低电耗,还减少了水资源消耗和设备维护成本,实现了生产效率与节能效益的双赢。
这些案例覆盖了从公共建筑到工业生产的多个场景,共同展现了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节能领域的核心作用——通过精准监测、智能调控和设备升级,既能保障生产运营需求,又能显著降低能源消耗。随着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为更多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形成低能耗、低排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32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
发布于:广东省按天配资-按天配资官网-配资天眼官网-太原股票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